三尺講臺育桃李,一片丹心鑄師魂。在金秋送爽的九月,我們迎來了第41個教師節。中國教育新聞網特別策劃“我的教育初心”系列視頻,分享教育者們的育人故事。
從青絲到白發,從初登講臺的忐忑到桃李滿園的欣慰,他們用一生詮釋“教育初心”的內涵——是春風化雨的耐心,是甘為人梯的奉獻,更是以生命點亮生命的執著。今天,我們以“教育初心”為鏡,照見一群教育探索者的真實剪影。
王學利曾在鄉村小學做過3個月的代課教師,他沒想到自己的課深受學生喜愛,孩子們惜別時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,這段代課經歷孕育了他“要當一名教師”的夢想。1986年,他如愿考入昌吉師范專科學校(現昌吉學院)思想政治教育專業,畢業后分配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一個邊遠鄉的中學任教。
新疆缺政治課教師,職業院校也不例外。2003年,已經成為昌吉回族自治州黨校系統名師的王學利,競聘到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工作。這所學校經過多年發展成為新疆職業教育的亮麗名片——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、國家高職示范校、新疆首個公辦職業本科學校。新疆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,給了他施展專業才華更廣闊的舞臺。
剛到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時,王學利在給一中職專業的學生們上哲學課時,有的學生打瞌睡,還有的學生為了踢足球逃課,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發展適合的教育就是要堅持因材施教,“天邊不如身邊,道理不如故事”。在研究的基礎上,王學利以“學生能聽懂、愛聽課”為目標,堅持“以案例為導引,以問題為核心”的專題化探究式教學改革,以解決學生思想困惑為改革創新的核心,問題來自課堂,形成新的教學方案再回到思政課堂實踐。
2019年3月18日,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,王學利被教育部遴選為代表,代表全國職業院校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新疆高職思政課改革成果。堅持講好新疆故事、講好新時代的故事,“依事論理”融事理、情理和學理于一體,找到了講活講深講透職業院校思政課的方式方法,得到了充分認可。
7歲入疆,一輩子與新疆結緣;大學開始思政專業學習,工作后從事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37年,一輩子與思政教育結緣。從南疆村子里的走訪宣講,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給習近平總書記做匯報,王學利一直走在熱愛思政課教學這條路上。他說:“思政課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,年近退休,這輩子扎根新疆做思政課教師,我無怨無悔!”
策劃:段風華
制作:戚悅
海報設計:馬虹霞
特別鳴謝: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hrajid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